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企业文化 > 学习园地
港珠澳大桥工程有哪些奥秘?
发布时间2018-10-25 11:22:39  点击数:

  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被誉为桥梁界的“珠穆朗玛峰”,英国《卫报》将它评选为“新世界七大奇迹”之一。它从建造到完工,历时长达9年、耗资千亿元人民币。它是我们中国工程师的智慧结晶,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,更被称为全世界教科书级的项目。

 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桥梁工程建设史上的新里程碑,更是中国智造的“超级工程”。在生产和安装技术方面,它有着一系列的创新;在建造过程中,它攻克了无数难题,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。

  完胜日企方案的“神奇人工岛”:海底沉管隧道东西连接两个人工岛,是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之一。相比日本企业推荐的传统钢板桩方案,中国工程师提出的钢圆筒防护结构更胜一筹。这是一个大胆的构想,更是一项全新的工艺。这个方案不仅可以大大减少船机及海上作业的时间,大圆筒还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止水性能,为后续工作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。通过带波浪补偿器的钻机、勘察专用钻探平台等精细化勘探,使用8台振动锤穿越1600公里,吊起下沉120个500吨钢圆管,历经重重难关,终于完成任务不辱使命。

  架桥难,护桥更难:在所有土木工程门类里,海洋工程如港口、桥梁等是一大难点。因为,湿度高、盐度大的海洋环境对于各类工程的腐蚀作用极强。在内陆地区可以轻松屹立50年的建筑,到了海里不到3、5年就剥蚀得不能使用了。如何解决?工程师们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,更换零件法,混凝土加强法,钢筋防锈法,替代材料法等等,最终将大桥的“寿命”延长至120年,打破了国内通常的“百年惯例”。

  中国港珠澳大桥是全世界跨度最大、钢结构桥体和海底沉管隧道最长、40m水深整平精度第一的跨海大桥;它是国内首例设计使用寿命达120年的跨海大桥;它是世界沉管隧道史上首次提出并应用半刚性结构体系的跨海大桥。中国“智造”震惊世界。(董振华供稿)